草甘膦作为全球使用最广泛的除草剂,在农业领域地位关键,其市场动态、生产工艺、竞争格局及未来走向,深刻影响着草甘膦厂家的运营。
从市场现状看,需求与农业生产紧密相连。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扩大,刺激草甘膦需求增长。2023 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达 2.06 亿公顷,耐草甘膦转基因作物占比高,尤其在巴西、美国、阿根廷等主要种植国,推动草甘膦需求上扬。但需求有季节性,北半球四季度、南半球 9-11 月种植季前为需求高峰。供给方面,全球产能约 118.3 万吨,中国占 81.3 万吨,是主要供应地。兴发集团、新安股份、江山股份等国内草甘膦厂家产能较为集中。
价格走势上,草甘膦近年波动大。2021 年从年初不到 2.8 万元 / 吨涨至 10 月超 8 万元 / 吨,2025 年 6-10 月从 24000 元 / 吨涨至 31000 元 / 吨。成本端,磷矿石等原料价格上涨增加成本,如磷矿石从 2021 年初 396 元 / 吨涨至 2023 年 9 月 970 元 / 吨。供需失衡时,价格随之波动,且国际政策变动影响市场预期与价格,这对草甘膦厂家的成本控制与定价策略提出了挑战。
工艺方面,主流有甘氨酸法和 IDA 法。甘氨酸法是我国传统工艺,技术成熟但 “三废” 多;IDA 法流程短、原料利用率高、污染小,部分草甘膦厂家已从甘氨酸法向 IDA 法切换,以提升生产效率与环保水平。
环保政策对草甘膦厂家影响巨大。发改委将新建草甘膦生产装置列为限制类项目,厂家需加大环保投入,改进工艺减少污染,否则面临停产整顿。
未来,草甘膦行业技术创新将朝绿色、高效、环保方向发展,研发新型催化剂、可降解助剂等。市场需求随转基因作物推广和粮食安全重视度提升而增长。行业竞争格局上,头部草甘膦厂家凭借规模、技术、品牌优势,市场份额将扩大,集中度提高。厂家应加大研发投入,强化产业链整合,如发展有机硅等协同产业,同时注重品牌建设与市场拓展,积极应对环保政策,实现可持续发展。